异乡的我们:饮食男女在纽约

2015/03/31

 

编者按:《异乡的我们》专栏是美龄女性国际教育为在海外漂泊的留学生们提供的一档原创栏目,宗旨是为在异乡追求梦想的留学生们提供一个发声和共享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将我们在世界各个角落看见的、听见的、遇见的点滴告诉更多的人,让在异乡漂泊的心,都能找到一片温暖的栖息地。

纽约。男女。吃。有太多说不尽的故事。

1. 单身晚餐

在美国第一年,我住在哥大南边一座宿舍里。从校园到我的小小房间,十几条街上遍布各类吃食。上学的时候不太关注原料和热量的讨论,晚上吃什么大多取决于下午五点以后我对某一类食物突然产生的强烈渴望。比如,加了牛舌和各种辛辣香料的墨西哥饼、汪着油的披萨、或者很咸的,里面叠着一层层冷切肉的三明治。

我习惯将晚饭带回我那十平米的单间吃。换睡衣、准备叉子勺子、倒水、打开网页,页面加载完毕,开吃。吃完,卷巴卷巴剩下的的盒子、盖子、锡纸,很有气概地把它们轰的一声塞进座椅边的垃圾桶。如果里面的汤汁没有淅淅沥沥漏出来,便有如释重负之感。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遥想这个沸腾的大都市里,多少单身男女在重复同样的仪式,局促的公寓自成一体,窗外的世界暂时与己无关,心里突然有点柔软。

2. 便宜的聚会

哥大周五不安排课程,所以我的周末经常是从周四开始的。周四晚最后一节课,同班一群亚洲男女就会磨磨蹭蹭晃到校门对面一家卖低端日本菜的馆子里,每人要一份十块到十五块的简餐。简餐内容包括味道寡淡的鲑鱼卷、原料不明制作程序不明的辣吞拿鱼卷、油腻但是符合亚洲人口味的煎三文鱼,以及内含大量白菜胡萝卜香菇的乌冬面。十几人围坐一个大长桌,四到六人凑在一起说些八卦琐事,若是和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说话便僵硬而礼貌。

这似乎是年轻人就餐的典型。工作之后,一大群毕业不久的小年轻,偶尔风风火火杀到一家卖便宜啤酒平庸食物的地方聚餐,形式也不过如此。

3. 难忘的零食

每个周一下午校门口就开来一个卖华夫饼的餐车,一个饼可以加两样装饰,比如冰激凌和草莓。一天,正等我要的东西,后面一个瘦瘦的中年男人要了一份饼,只加糖霜。卖饼的小哥解释,你可以要两样装饰啊,男人说,这是我的终身教授饼。我小时候在比利时就这么吃饼,当时我想,我拿到终身教授那天,我就要吃一个一模一样的饼。男人笃定而愉快的表情,至今不忘。

4. 会痛的 午饭

一年以后毕业,我工作的地点一直不离纽约中城。中城的午饭是会呼吸的痛。每到饭点,办公楼里衣冠楚楚的人,(男人多数穿条纹衬衫和西裤,女人衣着相对多样,但无非黑白灰驼四类颜色,名曰business casual),穿梭于各类烂且千篇一律的午餐快餐店。能招徕顾客的店一般效率极高,不同柜台里都站着好几个身材健壮的小哥,一边叫着问食客对三明治/面条/沙拉/披萨的要求,一边双手飞快地在不同容器中穿梭。顾客要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站在柜台前哼哼唧唧举棋不定,准会被这些小哥和其他顾客嫌弃。

自助就餐区的台子里盛着各种冷热菜品,就餐的人捧着个塑料盒子,从不锈钢大盆里自取食物,然后到结账处称重算账。算账的阿姨像打仗一般,点屏幕、拿卡、刷卡、递卡,动作一气呵成,完全不会抬眼看食客。经常上一位还在柜台前整理钱包,阿姨已经伸手要来了下一位顾客的信用卡。

另一类受欢迎的店打健康旗号,比如专卖沙拉或者各类烹饪过的时蔬。这种餐店的顾客人群多为年轻的白人女性,她们经常两三一群,深色头发染成金色,穿不高的鞋跟或者芭蕾平底,大声地不厌其烦地向同伴解释自己的烘焙爱好、日常习惯、工作烦难,同时配以复杂的手势。若前后有顾客妨碍到她们,那精心描画过的眼角便会投来锐利的光芒。

5. 周末开洋荤

开洋荤多数在周末。稍微讲究一点的地方,服务生总是训练得殷勤得体——对菜单有什么问题吗,要开胃菜吗,要喝什么吗,还要什么吗?每当我告诉服务生不要酒时,心里就隐隐有些不安,仿佛能听到服务生心里抱怨:这一桌账单不高,没有肥厚的小费。吃菜间隙,会有服务生过来,例行公事地问菜好不好。若是个女侍,多半嗓门尖细,礼貌而热情,这时食客便堆起笑脸,同样礼貌而热情地回答好极了!盘子空了,负责这一桌的服务生便会一个箭步冲上来,语速飞快地问吃完了么,吃完了我把盘子撤了啊,还要什么吗,不要?好吧。潜台词是付钱走人吧,下一桌客人都在门外等着了。纽约的餐厅,一切目的都是转台子。效率是王道。

在纽约这个城市吃的好处,有时我也能领略一二,但多半无关乎米其林的星星,或者店门口前排起的长龙,而在于对affordable quality的发现和忠诚,比如每周去一家固定的烘焙店买法棍。回家将开心果仁杂碎,磨胡椒, 然后拌入一盘馨香的橄榄油,蘸法棍,佐橄榄。再比如,在食品店切四分之一磅腌好的鱼,或者腌肉,走出店门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纸拎一片抿进嘴里。亦或是夏季不忙的上午,走好几条街,去喝与树根、蔗糖一起煮的冰咖啡。

在这个人潮汹涌的都市里,幸福多为冷暖自知,一点点渺小微茫的快乐,无关他人,却足够给自己的小世界带来一豆温暖的光亮。

作者:美龄女性国际教育海外导师 Yiwei Gu

上一篇
下一篇

咨询热线:010-62569670

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文津国际公寓1207室